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痛苦是否可以断除?快乐是否可以追求并使之永恒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一切的苦乐都是因缘形成,痛苦的根源是对真理的不认知,亦即错误的颠倒执著而产生。若能断除颠倒执著的无明,就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得永恒的安乐。佛陀第一次转四谛法轮时,讲到染污谛和清净谛的因果,染污谛是指痛苦的因和果,清净谛指永恒安乐的因和果。更详细则讲到十二因缘,由于第一支无明引发轮回的痛苦,如果了解真理的智慧——空正见,就可以获得永恒的涅槃安乐。由了解或不了解,有明或无明产生了涅槃与轮回。以外在物质而言,两种不同的物质本身,倘若会造成冲突及伤害,当一者力强时,另者必定削弱。此乃两种物质本身造成矛盾,引起伤害之故。想削弱一者的力量,必须寻求可以真正伤害的另一者;同样的,内心亦如是。若想消除造成痛苦的负面情绪,如何寻求正面的情绪与之抗衡,成为真正的对治力呢?如:冷和热是对立的,同在一处时,遇热冷度必减少。所以违害分为:续流违害和俱生违害。冷热是续流违害;光明和黑暗是俱生违害,有了光明当下没有黑暗,属于迅速俱生的违害。
 
内在的感受亦如是,当瞋恨一个人时,想尽办法伤害他、让他痛苦,这是瞋心的一种性质;但是也能对仇人培养真正的爱心和慈心,所谓慈心是让对方得到安祥快乐。对于同一境,一者想让他痛苦,一者想让他快乐,自然地造成违害,所以说慈心可以对治瞋心。爱我执和爱他执也是相违的,如果爱他心的力量强烈,太在意自己的爱我执力量会削弱。有明和无明,一者认为一切法真实有、自性有,另一者认为诸法无真实、无自性,正好形成相违及伤害。因为有明和无明是相违的性质,所以无明招感痛苦,有明成就涅槃。
 
《四百论》云:“若能了解无我的内涵,一切的烦恼及烦恼所造成的痛苦皆可断除。”了解最究竟的性质是无真实、无自性之后,才明白过去的真实执著是颠倒错误的,此时应当反复观修空正见。因为:一、空正见是合理的;符合实际性质而产生的智慧与认识。二、空正见的观修可以无止境的增长,力量也无止境的增强。当空正见力量增长的同时,认为有自性的颠倒执会慢慢的减弱,因为:一、颠倒执与实际性质不吻合,它是错误的认识。二、真实与无真实的执著是完全正相违,一者强时,另一者必弱。基于上述理由,无明一定可以断除。
 
另一原因,心是唯明唯知的性质;当内心生起唯明唯知的能力时,心识就会现起,如果贪瞋等烦恼是心的性质,每一次心的现起,烦恼岂不跟着生起。事实不然,心的性质没有贪瞋烦恼的污染,心的性质是非善非恶,无记的状态,否则当内心处于恶的状态时,不会生起可对治恶的善心。心的性质中对于事物的颠倒执著,与事实是不符合的,若了解诸法的究竟性质是无自性,就能以空正见对治颠倒执。烦恼定可断除,因为其根源的力量可削弱,既然无明可彻底消灭,烦恼就失去了基础,烦恼所造成的痛苦也将完全消失。
 
涅槃是指一切烦恼皆断除之时,也就是解脱;解脱是内心上断除障碍和烦恼而成就的。同理,烦恼所留下的习气(所知障)也能断除,当永远断除之时,称为一切遍智,即是获得佛果位。解脱的功德既是安立在心续上,修行过程中就要了解何种情绪和烦恼,将会造成痛苦;然后寻求对治力,慢慢对治,当内心的功德增长同时,内心的障碍也渐渐在去除。烦恼障碍我们了解外境,烦恼习气障碍我们了解一切事物,烦恼和所知障碍断除时,我们的心识就有能力了知一切的万法。亦即获得一切遍智、佛的智慧,自然任运成就一切,随着众生的根器及所需现身度化,细微的称为报身,粗的称为化身。总之,佛果位四身(自性身、法身、报身、化身)的功德都是从内心安立的。巴利文的经典里并没提到四身,藏文的经典有讲到四身的内涵。只要念诵心经的佛教徒,就必须承认有四身。四身性质的佛果位,自利和利他都是最究竟的。虽说利益他人需要依赖许多的因缘才能达成,但当遇到与自己相应的众生,在修行上、经验上,能够无谬的、正确的、圆满的指导对方,此乃四身的功德。
 
选自《法海集2》
 

 
人类和一切畜生等,都有共同的想法,就是离苦得乐。一切有情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离苦得乐,这是众生的本性,因此都有权利得到快乐远离痛苦。畜生道的众生也有此心态,所以尽其所能的寻求快乐,满足自己。但是因为没有智慧,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的,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唯有填饱肚子而已,若有少数聪明的畜生,也绝对不及人类。人类不仅满足今生的安乐,甚至为了后代子孙的安乐,从事生产与建设。虽然智慧胜过畜生道,但多数人类都是由五根识(眼、耳、鼻、舌、身)去追求快乐的,这不是最究竟的方法。假使能从内心(意识)上得到安乐,才是最强而有力的方法,才是究竟之道。因为从内心上所获得的安乐,远胜过从五根识所得之乐。如果内心不安乐,即使外在的物质充裕,我们也不会感觉快乐;但是内心安乐,外在物质条件不足,我们内心还是感觉到满足和安祥。
 
苦乐的感受,是由暂时的因缘和合而产生,唯明唯知的光明体性的意识,此心识的续流则是永无止境,永远持续不断。意识的存在,不像快乐和痛苦,由暂时的因缘产生。头痛及断手之痛,不只是人类,连畜生道的众生也不想要这种痛苦。饥饿之苦也是由因缘产生,因为没有获得食物或没有进食,往前推求还有更多的因缘,前因必定有前前因,如此追究下去,饥饿的因缘是无穷无尽的。众多的因缘和合,会造成种种的变化,虽然饥饿是果,但造成果之前,有无数的因缘,一直在变化,慢慢演变成果。依此类推可以了解许多事,例如:破产,原因是经济匮乏,乍看之下破产好象是因,其实应该注意当时的背景,如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等因缘。政治经济背景之前,还有无数的因缘,不能说之前毫无因素,之后才有,这种界限我们无法安立。虽然破产只是果,但使它迁变的因缘却是无数。
 
因果规则大致分二:一、自体的,法性的规则,其果完全依赖因。二、刻意造作,具有感受的众生,因离苦得乐的理念,刻意的造作,由造作慢慢的演变,带动其它的因素,造成其它的果。这就是业果。佛陀也是依此理念,开示四圣谛。我们都是为了快乐而生存,快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四圣谛中主要的是,何谓快乐?何谓痛苦?快乐不是自相存在,与痛苦有密切的关系。快乐与痛苦皆依因缘而生,是无自性的。既是由因而生,不想要痛苦,就要知道痛苦的因,才能远离痛苦、断除痛苦。同理,追求快乐,必须观察何者为快乐之因。
 
前面讲过涅槃(解脱),解脱乃永恒之乐,非世俗的快乐感受。真正的涅槃,指内心永远断除痛苦的“灭”功德,获得永恒的快乐。我们追求的最究竟目标是解脱,为能达到此境界,佛陀教导我们如何登上果位的阶梯,即道谛。为了断除一切痛苦,佛陀教我们认识痛苦,不仅仅指世人与畜生都不想要的痛苦而已。何谓真正的痛苦?佛陀先说苦因,一切痛苦的来源,皆由烦恼而生,因此必须了解烦恼的过患,真正体会到烦恼所带来的痛苦,才会视烦恼为敌人,努力去对治烦恼。为了解烦恼的过患,佛陀把痛苦的行相为我们宣说:苦苦、坏苦、行苦。
 
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最主要的内涵是缘起性空的道理。为了到达最终目的地——涅槃解脱的果位,必须如实了解烦恼是痛苦的根源,以各种方法来断除烦恼。这是所有佛教不共的特征。真正的敌人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的烦恼,有烦恼的人,堕在痛苦深渊当中,永远也不会快乐,因此必须以各种方便法门消灭烦恼。不信佛法的人,生起了极大的瞋恚心,也是不会快乐的,倘若有人以生起瞋心而满足自己,那算是异数、另类。一般在盛怒时,是吃不下也睡不着,更会口出恶言。当我们的内心安祥快乐时,纵使遇到不喜欢的人,内心也不会有所起伏;当内心充满愤恨,无论遇到任何因缘,都会一触即怒,如此怎会安祥快乐呢?所以即使不信佛法,由经验还是可以体会到瞋心所带来的痛苦。贪心亦同;当生起强烈贪欲心时,东奔西跑用尽心机欺瞒诈骗,只为满足贪欲之心,因此也不会快乐。有强烈我慢的人,当慢心胀满肚子时,无所畏惧,嫉妒比自己有学问的人,轻视不如自己的人;但是一碰到不懂的小问题,马上生起极大的忧恼心。
 
以上都是烦恼所带来的痛苦,无论是否信仰佛法,都会遇到的问题。烦恼是否可以断除,得到永恒的解脱呢?假如可以永远断除,得到内心的安乐,应该努力断除才对。世界的灾难,大致可分为:人们刻意造成的战争伤害;不想要却又无法避免的——生老病死之苦。以佛教角度而言,任何痛苦,皆由烦恼所造作形成的。因此,先不谈解脱的涅槃,若能从内心真正体会到烦恼是仇敌,如实了解烦恼的过患,是痛苦的根源,想要去面对它、对治它,自然会产生一股极大的勇气,如同自己站在高处,遇到小挫折是不会退缩的。不了解敌人底细时,内心会畏惧无法对抗,了解对方状况之后,虽然眼前力量不够,但是可以安排对策,内心也会感到些许安慰。同理,佛法修行者亦如是,了解烦恼、对治烦恼。了解佛法整体架构与解脱大道,虽然仍处在烦恼的苦海当中,但内心会感到扎实而且温暖。
 
藏传的祖师大德曾说:“必须胜解烦恼、对治烦恼。”善巧了解,不是让烦恼多多生起,再加以分析。以我们目前的状况可以说,烦恼的成就非凡,很容易就生起贪心、瞋心;如果依此可以成佛,那么就是烦恼之佛了。第六世达赖喇嘛曾说:“由于烦恼串习的力量,人人证得烦恼之菩提。”或许有人认为自己没有烦恼,而摆高姿态,自命安祥,其实内心却是起伏不定,烦恼不断的。善巧了解是了知烦恼从何而生?所带来的哪些过患?有何性质、作用、分支等等?彻底了解,内心才有把握。
 
选自《法海集2》
 
注:本文题目为编者自加
 
夏扎仁波切自说祈请文秋竹仁波切的掌教宏愿和初心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