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甲二论义
分六: 一、敬礼三宝;二、敬礼八佛;三、敬礼八菩萨; 四、敬礼八吉祥天女;五、敬礼八护世; 六、成就所欲之吉祥善愿
乙一、敬礼三宝
分二: 一、宣说所依——吉祥刹土;二、宣说敬礼能依——三宝及吉祥愿
丙一、宣说所依——吉祥刹土
嗡 现有净性任运成,十方吉祥刹土中,
如是以两偈宣说。首先,所谓“嗡”,即以持明咒摩尼宝之精髓引领。有言此字具殊胜、财富、福运、立誓等诸多解释,然而此处意为吉祥。阿阇黎格巴多吉说道:“因此谓嗡字,吉祥圆满故,称作敬礼字。”
彼处一切现有器情不被尘垢过患所染,极为清净且善妙,是诸佛圆、熟、净之妙力中自性任运成就所现的四方八隅上下——十方浩瀚之刹土。如是宣说了处之特征,意即《圣八吉祥经》中所云:“此八佛土悉皆清净,无有尘垢。”如何清净的情形,即佛土一切大地乃七宝自性,自受用富足,彼佛土常有鲜花、果树、香树,大地如手掌平坦,无碎石、瓦砾、荆棘等;凡彼佛土有情无三毒、无饥渴所迫之苦,皆住平等心,具大慈心、大悲心,皆行般若波罗蜜多等,当如此诸经中所说而了知。
所谓“自性任运成”,意思是由诸佛严净国土的愿力与加持力中无勤任运成就的方式而现。如《华严经》中云:“愿一切众生任运能往一切佛刹,一刹那中普周法界而无懈倦。”以及:“愿得自在神通智力,于一念中悉能严净一切国土。”又以譬喻说道:“譬如云布等虚空,一切刹海皆成就。”等等。具足如经中所说特性之国土即“吉祥刹土”,当理解为以下所说东方八佛所居世界为例的十方浩瀚如海刹土,也就是一切有寂之善聚的来源——三宝光明的出生处。
丙二、宣说敬礼能依——三宝及吉祥愿
佛法圣僧众前礼,愿赐我等诸吉祥。
如是无边十方吉祥刹土中安住的三宝——佛、法、圣僧。其中首先所谓“佛”,梵文音译为“布达(བུདྡྷ།/Buddha)”,即梦中觉醒和莲花盛开之意。想到世尊薄伽梵圆满具足觉、盛两种功德,前辈译师们为了突显藏语上的声力,将此合二为一,译作“桑杰”,意为从无明睡梦中觉醒、于一切所知智慧炽盛。《归依七十颂》中云:“无明睡梦相续断,真实智慧现前故,何者觉醒即是佛,犹如士夫梦醒般。”又云:“于诸所知智慧盛,摧毁愚痴之睡梦,觉醒智盛如莲开。”当如是了知。
其次,所谓“法”,一般而言,“法”有诸多意义,此处梵文音译为“达摩(དྷརྨ།/Dharma)”,理解为不堕烦恼与苦处而执持之意,并且乃一切所知中最圣、第一、殊胜之故,于彼亦称作“圣法”。有言“圣法”之义,即因——道所摄之法与果——寂灭涅槃之法二者,以及彼之等流教法。然而当知此中主要理解为灭谛,即现证一切法具足殊胜、第一、寂灭、微妙之自性后从一切苦中超越,于彼果中不动摇、不退转,如《天子请问吉祥颂》中云:“寂灭甘露极微妙,世尊定中已证悟,彼法一切无伦比,现前此后无忧苦,无量稀有极奇哉,圣法世间殊胜宝。”
其次,所谓“圣僧”,即声缘僧——四双八辈,或菩萨僧——得一地以上的圣者。如是之“圣僧”乃具足正行、应理行、质直行等诸多殊胜功德之自性者。一般而言,所谓“僧”,梵文音译为“僧伽(སངྒྷ།Samgha)”,乃聚会之意,又或从“僧(སཾ)”即善、妙之意来理解,即能起善妙清净意乐。一些智者也说道:“梵文音译之‘僧伽’,乃不退而聚会之意,即天人在内的世间众,亦不能令离圣道故。”对此,文殊怙主上师所造《随念三宝经释》中云:“所谓‘僧伽’,即以千百万魔众不能令离正道之故,具有不退意乐之名,即圣补特伽罗之义。”
“众前礼,愿赐我等诸吉祥”即敬礼和祈愿吉祥。《天子请问吉祥颂》中云:“天子近佛前,呈献诸供养,禀白世尊佛,诵何成吉祥。”佛告天子:“诵此世界与他方世界中无等稀有三宝之谛实,乃无比之吉祥。”如是所说,这里也是先通过敬礼三宝,发谛实之愿:圆满吉祥善妙之胜德、如意成办一切所愿,并以吉祥善愿的连接句置此文首。不单单是诵读期间,一般来说,从成为一位佛门信徒后,为了自他今生来世之善聚增长、如法的心愿如意成办、吉祥善妙之光明广大增盛,皆需常常随念三宝。阿阇黎龙树所著《吉祥颂》中云:“具如莲瓣盛开目,金身众生至亲佛,法僧天与非天赞,为增吉祥常随念。”
乙二、敬礼八佛
灯王力坚念义成,慈严吉祥善吉称, 垂念一切称吉祥,山王圣力吉祥称, 垂念众生吉祥称,满愿妙力吉祥称, 唯闻名号增吉祥,八大善逝尊前礼。
一时,佛住维耶离奈女树园,在离车子最胜力与帝释天等请问之下,以谛实语宣说《圣八吉祥大乘经》,上述偈颂即敬礼此经中所说之八吉祥佛。具体而言,此去东方有世界名“具称誉”,彼国土有佛,号灯王如来正等觉;复次此去东方有世界名“无厌离”,彼国土有佛,号力坚念义成如来正等觉;复次此去东方有世界名“无障碍”,彼国土有佛,号慈严吉祥如来正等觉;复次此去东方有世界名“离罪”,彼国土有佛,号圣善吉祥称如来正等觉;复次此去东方有世界名“具乐”,彼国土有佛,号垂念一切称吉祥如来正等觉;复次此去东方有世界名“种种聚”,彼国土有佛,号须弥山王圣妙力吉祥称如来正等觉;复次此去东方有世界名“吉祥炽”,彼国土有佛,号垂念一切众生吉祥称如来正等觉;复次此去东方有世界名“金刚称极喜”,彼国土有佛,号满愿妙力吉祥称如来正等觉。
如是八佛名号,仅仅听闻便能令一切善妙吉祥无比增长,为了无有魔障、遣除违缘、如意成办心愿、吉祥光明兴盛等,而以清净三门敬礼此八佛。
乙三、敬礼八大菩萨
文殊具德金刚手,观音怙主弥勒尊, 地藏王与除盖障,虚空藏及圣普贤,
一、文殊菩萨
首先所谓“文殊童子”,即一切佛意智慧之自色、语无尽庄严轮之自性、殊胜语之圣尊五髻佛子。《圣无尽意所问大乘经广释》中云:“所谓‘文殊’,即转生为转轮圣王无诤念之王子——王众时,在宝藏佛面前发菩提心,宝藏佛告王众王子:善男子,你所作功德甚深,不可思议,微妙智慧之所为,为利一切众生故,发此善妙大愿,摄持微妙殊胜国土,故称你为‘文殊’。”如是赐其名号冠冕。所谓“童子”,即已是一切佛父之形相——上座长老、众生之主,然由彻断衰退之变化故,具十六岁青春形相,于三界中唯独以童子身相安住故,如是称名。
二、金刚手菩萨
所谓“金刚手”,即持一切佛之三密藏、威神力之自色具德金刚手。此大菩萨供养贤劫一切佛,持圣法,广弘如来法门,护彼等之圣教,令无量有情成熟菩提果等的情形,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中有所宣说。文殊怙主上师麦彭仁波切所造《具德金刚手菩萨赞颂文》中云:“金刚身及金刚持,众金刚名金刚语,金刚意及金刚云,佛智金刚者敬礼。”如是所说此圣尊具足许多犹如金刚之德相,尤其是手持能将魔众摧坏成粉末的无量稀有之金刚故,称名“金刚手”。
三、观自在菩萨
所谓“观自在”,即一切佛意大悲之自色圣者观自在菩萨。阿阇黎扎夏察斯那所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中云:“所谓‘观自在’,即由三种悲中无缘大悲观照一切有情故,称‘观’。对于遣除有情之苦得自在故,称‘自在’。”班智达师利玛哈迦那所著《般若心经释》中,在解释“观自在”时说道:“所谓‘观’,即以大悲观照有情之故。‘自在’即以大力具足大悲之果故。”另外,无垢友所著《般若心经释》中云:“彼以大悲眼观照,令诸有情得自在,即不依于怖畏与苦之因而得自在故,称‘自在’。”
四、弥勒菩萨
所谓“弥勒”是梵文音译,意译为慈氏,即弥勒菩萨摩诃萨。《圣无尽意所问大乘经广释》中云:“所谓‘慈氏’,即一切时中住慈心三摩地故。”另有云:“转轮王的近臣梵时婆罗门之妻梵尚育有一幼子,从其入胎开始,家中所有人皆具慈心,故取名‘慈’。”还讲到往昔转生为坚慧比丘时,依慈心三摩地令无量有情生起慈心,故称名“慈氏”。同样,亦有记载:转生为施宝王子时,以自己鲜血做布施,令病人康复;转生为妙华王子时,布施双足,令浮肿病人康复;转生为月光国王时,布施眼目,令盲人康复,等等。如此以慈心广作菩萨行故,称名“慈氏”。对于“慈氏”之名的解释,虽有此等不同的说法,然意义上并无相违。无论如何,此“慈氏”之名,不仅仅是彼怙主学道菩萨位时的名号,最终成佛时亦具此名之情形于《弥勒菩萨经》中云:“此乃贤劫时,生世俱胝年,名号为慈氏,两足至尊佛。”
五、地藏菩萨
所谓“地藏”,即地藏菩萨摩诃萨。一切大地之功德悉皆圆满,如具足智慧、善巧、大悲等之微妙功德藏故,如是称名;又或如大地即一切动与不动众生之所依止,此大菩萨即一切殊妙菩提分法和一切利乐善聚之所依止;如大地之藏即珍宝伏藏,此大菩萨已成就一切不可思议之功德或解脱功德之伏藏故,称名“地藏”。如是于《地藏十轮经》中云:“譬如大地,一切种子树山稼墙地身众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亦云:“善男子,如是大士,成就如是不可思议诸功德法,是诸殊胜功德伏藏,是诸解脱珍宝出处。”等等。
六、除盖障菩萨
所谓“除盖障”,即除一切障菩萨摩诃萨。此大菩萨具有遣除自他心相续一切障碍的不可思议三摩地、智慧、威力、神变,其示现神变从身体中放出清净、无垢、令身心极喜之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处地狱与旁生身之一切有情,触此光故,能远离一切苦受,亦能远离嗔恨、害心,不仅如此,仅闻除盖障菩萨名号,一切有情之障碍悉皆消尽,此般情形于《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中有宣说故,如是称名。除盖障菩萨之不可思议辩才与三摩地,即便是文殊童子亦无可比拟,此等与大菩萨殊胜功德相关的诸多行传,于《圣赞佛大乘经》中有所宣说。
七、虚空藏菩萨
所谓“虚空藏”,即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梵文音译“阿迦舍揭罗婆(ཨྰ་ཀྰ་ཤ་གརྦྷ།/akasagarbha)”,意译为“普显藏”,然而有言:“普显乃虚空之名故,往昔诸译师译作‘虚空藏’。”《虚空藏菩萨经》中云:“是菩萨具诸三昧犹如大海,住菩萨戒如须弥山,忍辱之心犹如金刚,精进勇猛犹如疾风,智如虚空,慧如恒沙,诸菩萨中如大胜幢,向般涅槃之大导师,善根之地,是贫穷者吉祥之瓶,入暗者日,失道者月,是怖畏者所归依处。”如是称赞之菩萨摩诃萨,即虚空藏菩萨。
何谓“虚空藏”?如《菩提行续》中云:“所谓‘虚空藏’者,虚空平等智中所生之藏故,如是称名。”又或犹如虚空藏——日轮如意珠,以菩萨稀有意行护佑诸有情;或犹如远离水气之虚空中央日轮显明般,离障智慧之虚空中央善巧之日轮显明故,如是称名。此即如《圣虚空藏菩萨一百零八名经》中云:“圣财宝光大宝珠,日宝理行珍宝炽,如意宝珠众生怙,虚空中央现一宝。”以及《虚空藏菩萨赞文·如意珠王无量海随称之云雨》中云:“如离水气虚空中,日轮之藏无碍著,彼智虚空自性中,善巧日藏普时显。”
八、普贤菩萨
所谓“普贤”,即圣者普贤菩萨摩诃萨。如《华严经》“复次,普贤菩萨摩诃萨,入不思议解脱门方便海,入如来功德海......有解脱门,名:安立一切菩萨地诸大愿海。有解脱门,名:普现法界微尘数无量身......有解脱门,名:一切微尘中悉现无边诸菩萨神通境界。有解脱门,名:一念中现三世劫成坏事......”等等,从如是性、门、相任何处观察,亦无过失,而有普贤境界之解脱海故,称名“普贤”。又或诸菩萨之所有普贤行、所有解脱门、所有三摩地、所有功德等一切悉皆究竟,诸佛刹中普皆称贤妙故,称名“普贤”。如《普贤行愿品》中云:“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对此,阿阇黎释迦友所造《普贤行愿品释》中说道:“所谓‘彼名号曰普贤尊’,彼菩萨名,一切佛刹诸曼陀罗海中普皆称贤妙故,诸佛称‘普贤!普贤!’。”
其次:
善持青莲与金刚,白莲龙树宝珠月, 剑日标帜胜吉祥,八大菩萨尊前礼。
如是上述名号之八大菩萨具有八种不同手帜,其中:
一、文殊菩萨之手帜——优钵罗花
一切诸佛智慧之自色文殊童子的手帜是优钵罗花。“优钵罗(ཨུཏྤལ།/utpala)”是梵文音译,藏语译作“当同(སེང་འཐུང་།)”,意为“上饮”,如是在《无死宝藏库释·如意牛》等中有讲述。
有人认为“优钵罗”唯独只是青色。对此,一些智者说在往昔印度人的习惯中,讲到“优钵罗”时单纯理解为青色,说到同类的红色时,需要特别介绍作“罗埵钵罗(རཀྟོ་པ་ལ།/raktopala)”。然而《诗词明镜论》中云:“美女醉酒红脸颊,优钵罗目呈红色。”阿阇黎玛提揭扎所造《应赞礼赞论》中也说“美丽红色优钵罗”;不仅如此,详细的《不空绢索仪轨》和《咕噜咕列佛母品》等中讲到了红色优钵罗;据说,黑色优钵罗在罗兰和斯里兰卡被称为“格额玛(ཀི་ཨི་མ།)”;在一些词藻学的教典中,也出现了白色优钵罗这个名称,因此看起来优钵罗花不能一概而论只有青色。
然而从意义来说,此二者无有相违,文殊怙主上师麦彭仁波切的《双语对照》中讲道:“所谓‘优钵罗’,主要指青色优钵罗,然而优钵罗也是一种总称,不仅如此,还可以理解成莲花(པདྨ།)和睡莲(ཀུ་མུད།),也有将这样的别名作为总称,就像生长在陆地的花也可以叫作‘水生花’。”如是举例说明。
无论如何,此处所说文殊菩萨的手帜优钵罗花,即是青色。因为共称是金刚瑜伽母宣说的《文殊语王之修法》中云:“左手持带茎,青色优钵罗。”以及西钦译师耶喜德翻译的圣者龙树所造《吉祥颂》中说道:“文殊持青色优钵罗手帜。”不仅如此,班智达华增德所造《种种词藻明述》中也讲道:“所谓‘持青色优钵罗者’,即文殊之别名。”
文殊菩萨的手帜——优钵罗花的象征义,在桑吉森瓦所著《真实性宝网释》中云:“优钵罗乃文殊之手帜,即密意法性界中不动摇,而对于所化相续之差别,三世无余一切法无所不知的象征,显示为一支花茎上多种花瓣。”当如是了知。
二、金刚手菩萨之手帜——金刚杵
所谓“金刚杵”,即具德秘密主——金刚手菩萨的手帜。具足不断、不坏、谛实、坚固等七种特征。
此手帜具极稀有自性之情形如下:密主金刚手仅将手帜金刚杵置于大地之上,便能令大地六次震动;帝释天王具有能催坏阿修罗王净心天七百由旬马车之力,然而抬举此金刚杵时,丝毫无法移动;目犍连尊者能以食指尖翻转此大千世界,并且拥有一只手托起须弥山后抛至梵天世界之力,然而他也无法令此金刚杵移动分毫;密主金刚手菩萨的手帜金刚杵,若插入具有金刚自性的山岩中,岩石也将变得犹如抛撒的一把糠秕。如是特别的讲述以及诸多极其稀有的故事,在文殊怙主上师麦彭仁波切所著《金刚手菩萨传》中有阐明。金刚杵的象征义,即摧坏烦恼等一切障碍,如《金刚手菩萨传》中所云:“象征摧坏彼方诸所化之烦恼,此方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摧坏之义。”又或者是象征方便与智慧无别之义,收录于藏文《甘珠尔》的《三怙主吉祥颂》中云:“方便智慧无别持金刚,圣金刚手吉祥即为彼......”当如是了知。一般来说,此“金刚杵”乃大乘教典中所说天人的一个殊胜手帜。
其形状的特点,在阿阇黎噶玛拉希拉所造《能断金刚经释》中如是说道:“与金刚杵形状相似故,称‘犹如金刚’。金刚杵即两端粗壮,中间细小。”若是细分,金刚杵有一股、三股、五股、六股、八股、九股、十二股、多股,彼等亦分有无棱角等多种多样。然而阿底峡尊者所造《吉祥金刚手菩萨赞文》中云:“一面二臂身黑蓝,右持五股金刚杵。”以及从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绘画和石雕看来,金刚手菩萨的手帜金刚杵明显是五股。
三、观自在菩萨之手帜——白莲
所谓“白莲”,即圣者观自在菩萨的手帜。此处的“莲”,藏文中采用了梵文的音译“班玛(པདྨ།)”,意译为“切东秀(ཆུ་སེང་འཕྟོ།)”,即水上漂浮之意。此处的“白”,是说明其颜色的特征。
具体而言,“班玛”从广义来说,和“水生”、“海生”等意义一致,因此也可以理解成所有优钵罗和固木答(ཀུ་མུད།)等水生之花。同样,“优钵罗(ཨུཏྤལ།)”从广义来说,正如《词藻学无死宝藏库释·如意牛》中所说,可以理解为“班玛”和“固木答”。然而狭义来说,他们有不同的特征,《毗奈耶律本事》、《宝积经》、《宝王经·缘起品》等中说到优钵罗、班玛、固木答是不同的类别。以此原因,《律本事大疏·日光》的注解中写到:“《律本事》的梵文典籍中,有‘水生’一词,此处没有音译,而是作了意译。将‘水生’译为‘班玛’意义稍有错谬,因为若将‘班玛’作为总的分类,则毗扎(བེ་ཊ།)和优钵罗便不属于其支分。”如是讲到水生和班玛二者,有范围大小之分的缘故,水生中含括了毗扎和优钵罗,然而班玛中不含括此二者,所以两者是别别的种类。
关于班玛和优钵罗的差别,当今的一些植物学家认为,除了叶子的形状有所不同之外,以叶片下方有无一层细小的绒毛作为区分;另外,优钵罗的叶片散敷于水面,没有超出水面之上,班玛却与其相反,茎、叶均超出水面之上生长,故以此区分。涅塘罗珠丹巴所造《句藏注释》中说道:“班玛的花心和子房是一个,花心和花蕊并非一个,优钵罗品种的花心和花蕊是一个,以此区分。”
无论如何,此处所说度生观自在菩萨的手帜白莲,是莲花的一种,而且为白色,梵语称为“本拿哩迦(pundarika)”,表示不染过患之意。《真实性宝网释》中云:“白莲花乃观自在菩萨之手帜,象征以大悲利益有情,乃至劫尽之间安住轮回,然不染轮回过患之义。”《三怙主吉祥颂》中云:“大悲象征身色白月光,不染过患手帜持莲花,圣观自在吉祥即为彼......”当如是了知。
四、弥勒菩萨之手帜——龙树
所谓“龙树”,即补处十地自在怙主弥勒菩萨的手帜。无著菩萨所造《圣怙主弥勒之修法》,以及克什米尔班智达释迦师利贤所造《弥勒菩萨修法》等中,也讲到怙主弥勒手持带花的龙树。众多教典中说到此不共手帜是遣除愚痴热恼的象征。
总的来说,“龙树”有一些不同种类的认定,其中《甘露宝生庄严》里讲道:“龙树带刺之扎玛(གྲ་མ།)。”如是将扎玛认定为龙树;《禳解秘密总集》等中讲道:“多罗(ཏྰ་ལ།)龙树叶片上。”如是将多罗认定为龙树;《煨桑文类》中讲道:“翁沃(འྟོམ་བུ།)龙树最胜药。”如是将翁沃认定为龙树;以及将法王赤松德赞的王妃卓萨香秋曼用来建造遍净殿的拉夏(ཀླག་ཤ།)认定为龙树,等等。
然而此处所说弥勒菩萨的手帜——龙树,并非上述的任何一种。那么,世尊佛之大补处弥勒菩萨的手帜龙树,需要认定为什么呢?结合汉译弥勒菩萨成佛相关的诸经典中所说,需要将其认定为生长在斯里兰卡、印度多地、尼泊尔南方等地,称为本那伽(པུནྙཱ་གཿ),又名龙树,或者那迦普斯帕(ནཱ་ག་པུཥྤ།),又名龙华之树。其树干略微笔直,树枝细长,树叶呈椭圆形,顶端尖锐,新生时为浅红色,逐渐变成翠绿色,树顶长有香气扑鼻的白花,四片花瓣、金色花蕊,果实与胡桃相似。其形状与《弥勒经》中所说:“犹如孔雀屏庄严,顶端常有明亮花。”等相吻合。
然而一些具量的智者将龙树认定为那伽格萨树(ནྰ་ག་གེ་སར།),在本那伽之外单独作了讲述,因为《金刚四座释·忆念之因相》中说道:“所谓‘龙树’,即那伽格萨树。”以及收录于藏文《丹珠尔》里的《布达拉指南》中,明确把本那伽和龙树分作二者。不仅如此,作为弥勒怙主手帜的龙树即是那伽格萨的情形,在译师扎巴坚赞翻译的《弥勒修法》中如是说道:“手持那伽格萨之花穗。”以及仁钦迥尼所著《简略修法释·珍宝鬘》中明显说道:“弥勒右手持龙树花,即那伽格萨的树枝,未来时于彼树下成就正等觉之故。”无论如何,龙树不仅是怙主弥勒菩萨的手帜,也是其成佛时的菩提树。诸般情形在《弥勒经》中宣说弥勒菩萨成佛时如是讲到:弥勒菩萨去到菩提树龙树下,此树如天人宝伞庄严,树顶之花如宝轮鲜明,具圆满妙香,等等。
我等导师释迦佛现证成佛之时,背后所倚靠的菩提树,是阿逾陀树(Asvattha),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菩提树都是阿逾陀树。收录于藏文《甘珠尔》中的《本生缘经》10里说到:须毗陀佛之菩提树称为那伽;婆睹摩佛之菩提树称为摩诃须那;阿诺摩达西佛之菩提柎称为阿周那;跋陀无陀罗佛之菩提树称为娑罗罗;毗耶达西佛之菩提树称为伽屈陀,阿陀达西佛之菩提树称为阐婆迦;悉达陀佛之菩提树称为伽尼伽罗;达摩达西佛之菩提树称为频婆迦罗......毗婆尸佛之菩提树称为阿沙陀;尸弃佛之菩提树称为芬陀利;毗舍婆佛之菩提树称为娑罗;拘留孙佛之菩提树称为尸利娑;拘那含佛之菩提树称为乌昙跋罗;迦叶佛之菩提树称为尼拘律。《大孔雀经所说誓愿文吉祥句》中也与《本生缘经》所说相一致。
此贤劫诸佛成就正等觉之处是同一圣地,因此金刚座的菩提树也是同一棵,而不同佛的时期,菩提树的形相变得不同,如是在《入说法源海之轮渡》等中有作宣说。
五、地藏菩萨之手帜——宝珠
所谓“宝珠”或“如意珠”,即地藏菩萨摩诃萨之手帜。一般而言宝珠分三种,《解深密经疏》中云:“宝有三种,谓人宝、天宝、菩萨宝,人宝力少,唯有清净光色,除毒、除鬼、除暗、亦除饥渴寒热等苦;天宝亦大、亦胜,常随逐天身,可使令共语,轻而不重;菩萨宝胜于天宝,能兼有人天宝事,又能令众生知死,此生彼因缘本末,又复能出种种法音,乃至广说。”地藏菩萨的手帜即上述之后者——菩萨宝,其诸眷属手中,亦持如意宝珠,从一一如意宝珠中降下种种珍宝雨,放诸光明,能灭除十方恒河沙刹土有情之病、苦、灾殃、厄运等,如是在《地藏十轮经》中作了讲述。圣者地藏菩萨所持手帜宝珠的象征义,即能灭除一切有情之贫匮,满足所化众生任何心愿,如同如意宝珠;又或者以菩提分支之圆满功德海,如意赐予诸有情一切所求。《地藏十轮经》中云:“如如意宝珠具足众德,能雨种种上妙珍宝施诸众生,此善男子亦复如是,能雨种种觉支珍宝施诸众生。”当如是了知。
六、除盖障菩萨之手帜——月轮
所谓“月轮”,即除盖障菩萨摩诃萨之手帜。班智达冈瓦多吉的著作中,引用了释迦罗悉陀所造《除盖障修法》等中所说:“除一切盖障菩萨摩诃萨手持放光明之无垢月轮。”于此刹中,月轮有“天子无量殿”之美名,不仅具有美妙、悦意、清凉、除暗等功德,而且观待我等瞻部洲而言,犹如漫天繁星之根本或国王般显现故,成为无数诗人灼灼妙笔下赞颂题材的圣物。彼亦具足稀有的能表象征之义,正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所说:帝释天,譬如若有月轮则可安立所有曜、行星、星宿;帝释天,与此相同,若菩萨有月轮,则可安立善行、正行、十善业道、禅定、四无量、无色定、神通、六般若波罗蜜多、菩提支、解脱门、三摩地、陀罗尼门等。
此处,除一切盖障菩萨的手帜——月轮的表示义,即遣除一切障之黑暗与苦痛,《圣除盖障菩萨一百零八名经》中云:“证得光明大光明,功德圆轮世间主,犹如月轮光皎洁,出世圣者我敬礼。能断一切诸盖障,能除一切诸盖障,遍知功德大圣者,除一切障我敬礼。大圣怙主大光明,灭除大苦之垢障,寂灭无余皆寂灭,功德圆满我敬礼。”当如是了知。
七、虚空藏菩萨之手帜——宝剑
所谓“宝剑”,即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之手帜。正如《圣虚空藏菩萨一百零八名经》中云:“青色妙衣青装束,青色身及青光饰,悦意青剑坚固持。”
一般而言所谓“剑”,《无死宝藏库释·如意牛》中说到:剑的长度需要超过三十指,故又名“超三十指”。如是所说,《律分辨》中对于剑、刀、短刀分别作了讲述,并且剑亦有一刃、双刃、多刃等之说,《律本事》中也讲道:“犹如青优钵罗叶之宝剑。”等等。由此推测,剑有一些不同的种类和形状,然而虚空藏菩萨所持的宝剑手帜,应该是与《律本事》中所说一致。
其象征之义,如《真实性宝网释》中所云:“宝剑乃虚空藏菩萨之手帜,能断业障、烦恼障、所知障。”
八、普贤菩萨之手帜——日轮
所谓“日轮”,即普贤菩萨摩诃萨之手帜。班智达冈瓦多吉著作中由释迦罗悉陀所造的《地藏修法》,以及文殊怙主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著《八大菩萨修法仪轨·宝藏瓶》等中,都说到普贤菩萨手持日轮。《大般涅槃经》中云:日轮有光故,称其为天子。如是所说,日轮持光明普照之体相故,其异名又称:千光主、明辋、有光宝、世间灯等。文殊怙主上师所著《十星曜之赞颂·诸事皆成摩尼胜幢》中云:“具足威赫千光辋,善道光遍诸方域,大地众生之眼目,众生明灯我赞礼。此四洲界唯一尊,饶益事业无伦比,无偏诸方真实现,虚空宝珠我赞礼。”如此称赞所说,普贤菩萨即此世间唯一的明灯与眼目。
此处的日轮手帜,象征周遍放射能清除一切分别妄念之尘垢、成为清净虚空之行境的空性大悲藏普贤之光明,如《圣普贤菩萨一百零八名经》中云:“具净虚空之行境,布施清净施功德,布施圣果施一切,空性大悲遍知藏,大悲光明曼陀罗,无缘大悲皆圆满。”
对于手持具有上述象征意义的八种手帜,共称乃殊胜吉祥根源的大菩萨——八佛子,尊称为“正觉勇识”,梵文即“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双语对照》中讲道:“菩提乃正觉,萨埵乃勇识或勇悍,即对于成就无上正觉,唯一精进且不怯退故,如是称名。”某些智者说:“梵语中除了所谓的‘菩提识’之外,并无‘菩提勇识’一词,只是过去的诸位阿阇黎如此立名。”然而往昔的阿阇黎们应该也不会无缘无故这样安立一个词,因为阿阇黎俄沃涅美的《摄乘注释》中云:“所谓‘正觉勇识’,正觉作为所缘境故,名‘正觉勇识’,由彼之境命名;又或其坚忍希求正觉,并具大力故名‘正觉勇识’。”讲到由于这两个原因而如此立名。阿阇黎涅维沃的《佛地注释》中除了讲到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还说道:“所谓‘萨埵’,即勇识之义,亦以精进勇猛力希求无上正觉故,立名‘正觉勇识’。”如是讲述了依此三个原因而立名“正觉勇识”。
为了增长吉祥善妙之盛德,以及令所愿如意成办,对于如是名符其实的如来妙芽之八大长子,一边随念此诸大圣者之功德,一边恭敬顶礼。总的来说,欢喜欲求增长吉祥善妙盛德的诸有情,要时常随念八大菩萨。阿阇黎龙树所造《吉祥颂》中云:“顶饰弥陀观自在,面容无垢如秋月,虚空藏及地藏尊,为增吉祥常随念。五髻文殊饰庄严,童子之色具金光,常胜威猛金刚手,为增吉祥常随念。微妙色身慈氏尊,顶髻发丝绕佛塔,普贤善财罗睺罗,为增吉祥常随念。”
乙四、敬礼八吉祥天女
殊胜宝伞祥金鱼,如意妙瓶悦意莲, 悦音海螺吉祥结,不没胜幢法轮宝, 八宝瑞相标帜者,供时方佛令生喜, 忆增吉祥嬉女等,八吉祥女尊前礼。
如是敬礼八吉祥天女。具体而言,即手中持种种珍宝所成之殊胜宝伞、吉祥黄金眼右旋之鱼、一切所愿如意成就之妙瓶、不染垢障之悦意噶玛拉(kamala)或莲花、表示悦耳之音的白海螺、图案圆满绚烂的吉祥结、不隐没而胜伏诸方的胜利幢、于所求自在而转之轮,如此八宝瑞相之手帜者。
对此八瑞相之象征义的解释,智者们有种种不同的观点,然而无论如何,鄙人认为无有相违之处。总的来说,称为八瑞相的这些圣物,诸经中除了零散的宣说之外,并未见到有将此八类合并讲述的出处。然而《一切善逝无上密意秘密良驹游舞续》等一些续部中讲到了八瑞相的安立,也见到有些续部中将如意珠代替胜利幢列入八瑞相中。如《圣方便索莲花鬘》中云:“吉祥结乃具足遍知智慧之吉祥;轮乃对于一切悉皆自在与转法轮之吉祥;如意珠乃具足无尽之吉祥;莲花乃不染轮回之吉祥;伞乃不被烦恼逼迫之吉祥;瓶乃具足殊胜甘露妙味之吉祥;海螺乃宣称威慑一切怨敌之吉祥;鱼乃饶益五道相续有情却无有恐惧之吉祥。”然而此处如共称那般,将象征胜伏诸方、不隐没的胜幢列入八瑞相之一,此外并未将如意珠列入其中,从原文偈颂中便可知晓。
其次讲到:手持如是八宝瑞相手帜的大菩萨女——持能令十方四时一切佛生喜之供养天女相的嬉女等。“等”字中,包含了鬘女、歌女、舞女、花女、香女、灯女、涂香女,彼等即八菩萨女之体性。意思是对于仅仅忆念便能带来圆满盛德与善缘增长之吉祥的宝伞天女、金鱼天女等八吉祥天女,三门恭敬顶礼。
有记载说,此八吉祥天女是佛身俱生的八瑞相中所化现,以及在阿阇黎巴瓦斯迦达帕所造《迎请上座》等中讲到,总的来说佛身具有八瑞相。不仅如此,《德俄法源》等中记载:魔王对佛说:“你若成佛,我亦成佛,我与你无差别。”对于这样的寻衅,佛回答道:“你谛听!我有八种相——我的头显示为吉祥宝伞,我的眼睛显示为金鱼,我的脖颈显示为妙瓶,我的手足显示为法轮,我的牙齿显示为海螺,我的舌头显示为莲花,我的身体显示为胜幢,我的心间显示为吉祥结,你有这些吗?”等等。也有其他不同的说法。无论如何,圣教中讲到,从诸佛俱生三十二吉祥妙相里主要的八相中,化现出八瑞相之八天女。敏林大伏藏师说:“与‘莲花女及作怖女,离怖女及尊胜女,具光女及具色女,无垢女及悦意女’仅仅是取名方式的差别,实际上就是事续中的诸不动天女。”与此相同,一些供养仪轨中也有:“莲花身白持祥结,作怖身白持法轮,具光身青持莲花,尊胜身青持胜幢,具色身红持白伞,离怖身褐持藏瓶,无垢身绿持白螺,悦意身绿持金鱼。”这些与邬摩天女等是同一本体,所现不同的相与姿态。文殊怙主上师言道:“新续当中《胜乐八隅》、《秘密集》里所说诸菩萨女,以及旧续当中《八大教法》、《真实》《九灯》等中所说的诸天女,也与上述此等为同一个。”
圣教中有云:“无论是忆念这些天女中的哪一尊,都能息灭一切衰败,带来吉祥。分别来说,吉祥宝伞天女能赐予境域衰败息灭等之吉祥;金鱼天女能赐予目明、心慧、体健等之吉祥;妙瓶天女能赐予受用无尽、喉中法音无尽等之吉祥;莲花天女能赐予舌语自在、过患不染等之吉祥;海螺天女能赐予牙齿妙好、声誉隆盛等之吉祥;吉祥结天女能赐予所愿如意成就、智慧增长等之吉祥;胜幢天女能赐予身相威严、诸方得胜等之吉祥;宝轮天女能赐予对于一切自在而转、敌方彻底被制伏等之吉祥。”
- 作者:愿觉 འཇིགས་མེད་རྡོ་རྗེ། JigmeDorje
- 链接:https://yuanjuebd.top/article/sbjxsskqbq2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