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修行需要人格贤善,这是法王如意宝多年总结的精华教言。不管你学显宗、密宗,具有人格都非常重要,人格不好的话,什么出世间修行都是纸上谈兵,绝对不可能成就。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也说:“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世法(贤善的人格)是佛法的根本,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佛法的殊胜证悟无从谈起。
当然,每个人对人格贤善的判断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脾气好、性格好、做事勤快,就是人格贤善;有人认为漂亮的人,就具有人格魅力;有人认为心比较软,就是人格很好;有人认为个性坚强,肯定是好人……但法王并没有这么认为,他老人家说,人格贤善的标准有这么几点,希望大家好好记住:
一、“言行恒时随顺友”:言行举止跟上上下下的亲友和睦相处,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处处与人作对、不论到哪个团体都搅得鸡犬不宁。从世间角度讲,人格好的人对上者恭敬,对下者悲悯,对中者和睦。
大家在发心时一定要注意,任何团体都会有许许多多矛盾,人与人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但人格好的话,对谁都能观清净心,别人说什么也可以随顺。佛陀在经典中说“我要随顺世间人”,佛陀尚且如此,我们凡夫人就更需要了。当然,随顺他人并不是没有原则,别人生贪心你也随顺,生嗔心你也随顺,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对如理如法的行为应当随顺,跟谁接触都十分融洽。不要所有人都上去时,你非要背道而驰,就像藏地有个比喻说:“一百头牦牛上山的时候,嘎巴牛(牦牛中的败类)非要往下跑。”这种说法还是很形象的。人格不好的人,行为上处处与人冲撞,就算坐车从色达到成都,一路上也会跟好多人吵架,在任何地方都会惹是生非。所以不好的人离开后,大家都觉得很舒服,好像眼翳去除了一样,要吃顿饭庆祝庆祝。但一个好人离开了,所有的人会特别伤心:“怎么办啊?我们中午不想吃饭了,那么好的人都走了,呜呜……”
不过,人格的好坏在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我每次刚认识一个人时,往往有这种分别念:“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有时候这个人言行举止很不错,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大失所望;有时候这个人似乎比较坏,结果越接触越觉得他非常好,很让人信赖。
二、“秉性正直”: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心要正直,不贪执自方、嗔恨他方,也不会做什么都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一直不公正地评价,而是始终以真理为主,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所以,为人正直十分重要,《二规教言论》中也讲了许多这方面的功德。
三、“心善良”:如果为人正直、随顺别人,但心肠狠毒的话,人格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有些领导和学者,话说得特别漂亮,可一直有自私自利、害人之心,那做什么都徒劳无益。因为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喀巴大师也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心善的话,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恶的话,只有趋往黑暗了。
这三点做人的道理非常重要。法王又进一步指出,倘若你想长期利益自己,暂时利他是很好的窍诀。作为一个凡夫人,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考虑自己的过程中,如果损害其他很多人,自己的事业也不会成功。虽然为了自己而帮助别人是一种狡猾,最好不要有这种想法,但退一步说,假如你实在不能利他,那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应该对别人好一点,这样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记得有一次乘飞机,我旁边坐了个年轻人,看起来很有才华,他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平时不信佛教,但我们聊起来还是有共同语言。他说:“应该要做好人,多帮助别人。实际上企业若想成功,一定要帮助周围的人,这样才有空间生存下去。假如我一味地顾着自己,别人也是很聪明的,谁都能感觉得到,最后我不会有什么成果。”我觉得他讲得挺有道理,点点头说:“我们佛教也是这样赞叹的。”确实,不管依止上师也好,依止企业家也好,如果你始终想着自己,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一个人要想自己得利益,暂时帮助别人是很好的窍诀。
上师曾一边开玩笑一边说:“我通过多年的生活经验发现,如今很多人不会做人,每天自私自利地想着自己,这不一定很好。比如有的年轻人喜欢某个人,就把对方束缚得死死的,拼命地占为己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有的人喜欢对方,就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帮助他,对方也毕竟是人,最后会接受你的心意。只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尤其是修学佛法时,不知道人格很重要,没有人格的话,高深莫测的境界不可能生起。”
以上讲了人格要贤善,大家务必应牢记,倘若没有做好人,做佛是不可能的。想做好人的话,就要在这几个问题上下功夫。如果你想广泛了解,则可翻阅《教诲甘露明点》,法王在里面还讲了一些宽宏大量、广闻博学等要求[法王在《教诲甘露明点》中说:“何云贤良之性情,善意诚实及温和,性情稳重心宽大,广学识为性情贤……”]。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今天想讲讲法王晋美彭措的教言。
法王很重视人格培养,在他看来,无论出家还是在家,有信仰还是没信仰,都应该具有贤善的人格。他有一部著名论著——《教诲甘露明点》,讲了做人的七条准则:
第一,心地善良。我们不要有损人利己的念头,不要有恶毒的心。这个社会有一些心特别恶的人,看到别人的财富就想侵吞,甚至不惜伤人性命,这样的人肯定不善良。
第二,无有狡诈。这个时代,似乎不用狡诈手段就会被人欺负——这种危险性的确有,但我们仍然要做一个贤善、正直的人,不应该存心欺骗、诱惑、损害他人。
第三,性格好。性格好的人,跟谁都可以和睦相处。而有些老师跟所有老师都合不来,有些学生跟所有同学都关系不好,你们也可能遇到过,比如班里某个人,大家都怕他、讨厌他,那他的性格应该不太好;相反,如果不管老师、学生,男的、女的,校内、校外,但凡接触过的人都特别喜欢他,那他的性格应该很不错。
包括出家人里也有这种情况。在我们佛学院,有些人是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海外留学回来的,刚开始我很羡慕,觉得他们应该是未来弘法利生的人才,但慢慢就发现他们的性格存在问题。当然个别人还是很好的,而其他人可能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上在国外生活,一切全要靠自己,所以个性都比较强,不听老师的话,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反对,态度很不好。我有时候想,如果我在西方当老师,可能会受不了吧,学生不听话,老师是没办法讲课的。
而这样对待老师的人,对父母也不会太孝顺,有各种问题。所以性格好,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
第四,有远见。人应该看得远一点,不能鼠目寸光,只关注眼前很小的事情。
学生时代,年龄和智慧还没有成熟,要看得远比较困难,但作为老师,或者其他社会人士,除了看清事情的现状,还要想到再过几年、几十年,它会变成怎样?
教书也好,经商也好,做什么都要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第五,稳重。稳重包括身体的稳重、语言的稳重、内心的稳重。
身体稳重的人,在哪里都能稳定下来,而不是跑来跑去。现在有些企业招到的大学生,第一天上班,第二天就离职,跑去另一家企业,做了两三天,又想离职,今天换这家,明天换那家。这就叫不稳重。
语言的不稳重,是说话不算数。之前把话说得特别漂亮,一会儿就变了,没什么底线。如果质问他:“你不是已经答应了吗?”他却说:“答应了又怎样?”现在确实有这样的人,对自己讲的话完全不负责任。
内心的不稳重,是情绪波动。高兴的时候笑得特别灿烂,像天人一样;痛苦的时候又哭得特别悲惨,像魔鬼一样,让旁边的人胆战心惊。这样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痛苦,内心总在动乱中,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要做一个稳重的人。
第六,包容。人活在世间,要有包容的心,自己才会过得快乐。
包容的人,对什么都能看得顺,容得下,而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人,看谁都不顺眼,看什么事都有错。坐别人的车,他说“你开得不对”;跟别人吃饭,他说“你吃得不雅”。在很小的一些事情上吹毛求疵。
我也看到一些女士过于干涉孩子的生活,吃饭的时候,一口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做事的时候,这样不对那样也不对。让孩子无所适从,到最后特别反感。
你当然可以关心所有的事,这也有必要,但关心应当带着包容,不管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别人身上,包容,才能更好地面对。
第七,智慧。智慧分为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
世间智慧是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不管是专业上的智慧,还是生活中的智慧,都很重要。没有智慧的人寸步难行,这点大家都知道。
而出世间智慧,是佛法的修行,包括人文教育中更深层的研究、超越宇宙现象之外的成就、科学更尖端领域的探索等——很多大学生也正致力于此。这些可以说是超越世间的智慧,需要我们去钻研。
以上七条贤善人格,希望大家都能具足,这才是人生应有的价值观。
我们要拥有怎样的财富?应该既有富裕的物质,更有富贵的精神。如果精神财富特别丰盈,那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做着怎样的事,你会开心的,会永远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摘自索达吉堪布演讲《财富与人生价值》
熄灭五烦恼之祈祷文 | 丹真绒布仁波切修行的决心 | 达赖喇嘛尊者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