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2017年09月25日 尊者达赖喇嘛于拉脱维亚·里加〡法界宝藏论第一品/三句击要教授
“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是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大圆满与新译教法的不同点

今天要为大家传授《三句击要》。在印度并没有所谓的旧译、新译。在西藏,教派有分旧译教派与新译教派,宝贤大译师之前属于旧译,宝贤大译师之后属于新译。
旧译宁玛派将佛法分成九乘:首先是世俗三乘,之后苦行三乘,最后是自在方便三乘,共有九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是世俗三乘。世俗三乘是直接对治烦恼的方便,如世俗三乘中的慧学,是直接对治烦恼。苦行三乘即事部、行部、瑜伽部。也就是透过禁欲、淋浴保持洁淨、斋戒等修持,事部就有说这方面的内容。苦行三乘是作密(事部)、行密(行部)、瑜伽密(瑜伽部),或说戈裡亚、乌帕、尤噶。苦行三乘是密咒金刚外乘。密咒金刚内乘有三:大瑜伽密、无比瑜伽密、无上瑜伽密,或说 玛哈、阿努、阿底,又称为自在方便三乘。
以空正见来说,其实在世俗三乘中已经说了,世俗三乘的慧学就已经包含了空正见的内容,说“自在方便三乘”是因为说了运用空正见成办特殊对治法。经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深寂”指的是空正见,“离戏”有不同的解读,如远离世俗的戏论、远离义总的戏论、远离所遮的戏论等。在此的离戏是搭配无上大圆满来解释,是指粗相的戏论—暂时性的粗相法。细微光明现起时,粗相的 戏论会被遮止。刻意遮止暂时性的心气,将最细微的光明转为了知境的智慧,是由此形成特殊的法门。“自在”的意思就是以最细微的光明自在地缘取境光明—空性。不依粗分的心气,让自己现起最细微的俱生原始。光明—具境光明(识光明),将此识光明专注在空性、了解空性。因为专注在空性能对治真实执著,而且了解空性的心是最细微的光明的缘故,远离了粗相的心气,所以也不会产生 烦恼。粗相的烦恼都不存在了,这时候是没有烦恼的,因此说“自在方便三乘”。
九乘是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戈裡亚、乌帕、尤噶、玛哈、阿努、阿底。这种说法确实非常深广,能涵盖一切佛法。玛哈、阿努、阿底三者,是为了将最细微的光明心转为道用而说。在大瑜伽密(玛哈瑜伽) 时,会观修本尊瑜伽,在无比瑜伽密 (阿努瑜伽)时,会观修气、脉、明点,在这二个阶段时,还是用粗分的心气修学。九乘中,阿努瑜伽以下都是用粗分的心气修学,是具有执著的修持,在此的“执著”指的是粗分的心气。无上瑜伽密(阿底瑜伽),区分心与明,说到将智慧转为道用— 将明转为道用。第九乘阿底瑜伽有心部、界部、口诀部。口诀部又有四部,第四部是极密部。
可以搭配新译“密集金刚”的解释了解俱生原始光明,对我而言,这个帮助非常大。大圆满教授,配合新译“密集金刚”的解释来了解:遮止八十分别心,遮止见、增、得后,生起了第四空,即“空、大空、极空、 遍空”的遍空,遍空这个光明与大圆满所说是一样的。以“密集金刚”来讲,是先获得生起次第,之后在圆满次第获得身寂、语寂、意寂。在意寂时,不让自己受到粗分的心气影响,粗分的心气融入到最细微的心气,让最细微的光明心转为了解空性的智慧。由此可以了解大圆满如何将明分转为道用。
“时轮金刚”说到空身。大圆满说到立断法及顿超法,顿超法中说了明分转为道用,这与“时轮金刚”的“空身为意识所现行相”的说法很相似。(2017/01/02,菩提迦耶,时轮金刚灌顶前行)
在大圆满的经典有说到三世,是依某一个点而说过去世、现在世、 未来世。不只是外在色法,内在心法也是依三世而说,可是最细微心识是无始无终的。无上密续有说,不是以暂时的心识,是以最细微的心识转为道用之法。这是无上密续的不共殊胜,这也是为什麽在无上密续的经典中可以见到将俱生原始光明转为道用的方法。
“无始”说的是不动安乐,主要是说俱生原始光明转为道用。“空身”即各式他利色身。“时轮”的“时”指的是不变大乐“轮”指的是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而有不同。
那麽,大圆满教授与新译教法的不同点在哪裡?大圆满教授说,受烦恼染污的粗分心识现起时,虽然是烦恼,可是烦恼也是心识,它也有唯明唯知的体性。以贪或嗔而言,会执取境的悦意或不悦意,有执取的作用,但是也有唯知性,有明分在啊!如果没有明分,它就不会明见它的境了。即使是正现起的粗分的心识,因为心识会执取境,有执取分,对执取分而言有善心、恶心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周遍一切心识的明分,因此,在的色身,说到“空身大手印”。是为了什麽目的而成佛?是为了利益他人,如《现观庄严论》:“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真正能利益他人、圆满他利事业的是他利色身,因此取名为“他利色身”、“自利法身”。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而有各式各样的他利色身,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此不变大乐去除了一切障碍,也就是因为现证自利法身的缘故,而成办他利色身。这是“时轮”的诠释。
业力、愿力等因缘配合下,具有经验的上师可以对弟子做出介绍,使他认知这个明分。如果能持续专注在这个明分上,妄念会慢慢减少。这就是大圆满教授不共的内容。
此处“智慧转为道用”的“智慧”指的是明分。有这样的譬喻:就 像芝麻的任何一部分都被芝麻油所周遍,一切心识都有唯明唯知的成分, 都被明分所周遍。这是有道理的!以“密集金刚”来讲,远离见、增、 得,遮止一切粗分的心气,最终融入到光明中,之后再从光明现起,依序生起得、增、见; 由此说到融入次第及返回次第。因为一切心识都是从光明现起,所以一切心识都被光明的明 分所周遍,这样解释的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如同前说,新译教法,是观修气、脉、明点,以瑜伽力刻意遮止粗分的心气,最终现起最细微的心识—俱生原始光明,再将这个光明心转为道用。但是在大圆满中,不需要刻意遮止粗分的心气,是由具有经验的上师直接指引,介绍明分为何,使弟子安住于明分中转为道用。这就 是新译教法和旧译教法最大的差异。

不分教派学习

所以,大圆满教授的“觉明为善贤”,搭配新译教法的解释去理解,会很有帮助; 阅读新译教法有关“光明转为道用”的解释时,搭配大圆满教授,对理解新译教法的解释有帮助。我觉得二者有互助的作用,能不分教派地学习旧译宁玛派及新译教法,对自己的助益很大。
我主要学习新译教法,如十七班智达的著作等。我昨天也这样讲,以噶举派的大手印而言,其实就是将俱生原始光明转为道用; 大圆满也是如此,大圆满的意思就是将俱生原始光明转为道用。萨迦派的明空无二智—“明”是心的行相,“空”是空正见的所取。格鲁派的乐空无二智,及宁玛派大圆满的极善贤的觉明,虽然有不同的名相,但是如同先贤大师所说,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大师们的究竟意趣,其实说的都一样,只是用词不同而已。我们不应该纠结在用词的不同,应该注重内容的诠释。有说“修证者观察,同归一意趣”,也说到观空的方式有以非遮的方式与以无遮的方式。以非遮的方式观空的意思是,以光明心了解空性时,首先要针对心作观察,了解心无自性,远离生、住、灭的自性,心安住在这个光明中,因此是以非遮的方式缘空性与光明心(出自《甘丹大手印》,第四世班禅洛桑却吉坚赞著)
多竹千晋美丹贝尼玛也是了解唯识宗和中观宗的大教典后,再做大圆满的讲解,所以他的讲解非常符合大教典; 年根索惹也是这样。多竹千晋美丹贝尼玛的弟子楚洛,在他的大圆满解释裡,也是搭配大论典的说法而做解说,非常殊胜!有一些解释大圆满的教授,只说到口诀,没有搭配唯识宗和中观宗的说法,还有与大论典的内容产生矛盾,也有这种情况。
遍智龙钦饶降巴的著作是解释宁玛派教义的主要依据。龙钦饶降巴大师著有七宝藏论、三自解脱论(三自解脱论是《大圆满心性自解脱论》、《大圆满法性自解脱论》、《大圆满平等性自解脱论》)、三休息论等。我已经获得七宝藏论所有的传承,是从楚西仁波切获得的。平常我到宁玛派的寺院,我会对他们说:“你们要先看《宗派宝藏论》,这样可以了解九乘的内容为何,对认识教法整体很有帮助。之后,为了了解道次第,要学习《如意宝藏论》。《窍诀宝藏论》说到口诀,还有《法界宝藏论》。”我获得了七宝藏论的教授传承,也获得了三自解脱论、三休息论的教授传承,我也花了八天的时间做这方面的觉受观修。遍智吉美林巴也是大圆满的主要大师,我已经获得了他著作的《功德宝藏论》,及自释的教授传承。格鲁派有一位非常有学问的大师—阿拉夏滇达哈然巴—写了《功德宝藏论》的解释。为了真正了解经论所表达的内容,我们要搭配大教典一起阅读,这点很重要。否则,局限在当下的口诀,见解可能会有偏差。
我也顺便说一件事。在西藏,以宗喀巴大师为例,他从洛札的南喀坚参大师的座前听受教法,南喀坚参是一位可以直接见到金刚手本尊的大师。在宗喀巴大师从南喀坚参大师座前听受的教法中,《金鬘论》是金刚手直接传给南喀坚参大师,再由南喀坚参大师传给宗喀巴大师。所以宗喀巴大师自己也学习宁玛派的教法,当然也绝对会学习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的教法。在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中,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也是不分教派地学习,第二世达赖喇嘛也是不分教派地学习,第三世达赖喇嘛也是不分教派地学习,第五世达赖喇嘛不分教派地学习是众所皆知的,上一世达赖喇嘛也是不分教派地学习。
以我个人来讲,从小主要是学习格鲁派的教授。以前我有修凶天,我曾经想获得一个宁玛派的传承— 从库努喇嘛仁波切滇津嘉千接受《极密续论》的传承,但是我被警告:一个格鲁派的人不应该接受宁玛派的教法。那时有这麽个说法,在康区和安多,情况好一点,在卫藏,这种说法非常盛行。那时候,因为我有修凶天的关係,所以我没有去接《极密续论》的传承。后来,我透过不同途径观察,主要是在第五世达赖喇嘛的一个著作中,禁止修凶天的段落说:“索南格赖班桑的假转世会伤害教法及众生,以因而言,它是依邪愿而生,它的性质是破坏三昧耶的魔,它的作用是损恼诸众生及教法。”由于明确地这麽说,因此我彻底放弃修凶天。正因为这麽放弃,我又透过种种迹象观察,知道修学不同教法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一开始我从顶果钦哲仁波切获得宁玛派的教法,如大圆满的《极密三相》等,后又从楚西仁波切获得七宝藏论的教授传承。从顶果钦哲仁波切的座前获得《极密续论》的教授传承,《极密续论》中,含有本续、极密、七论的自释。也从楚西仁波切获得了龙松班智达的《随念三宝》及龙钦饶降巴的《灭十方闇》的传承。多竹千晋美丹贝尼玛写了《极密续论》的解释《总义论》,是搭配唯识、中观的教义而写的论著,非常殊胜。还有米旁大师写的《总义》。这二部论搭配著学习。我是从顶果钦哲仁波切获得这二部论的传承。
先前,我因为修凶天的关係,所以没有宗教自由。那时,只学格鲁派的教授,无法学其他教派的教授。放弃修凶天后,我获得了宗教自由。现在那些修凶天的人说我禁止了他们的宗教自由,他们这麽对我抗议!以我个人来讲,虽然我无法全力专注在大圆满的修持上,但是我会尽力去了解大圆满的内容。我也获得了萨迦派的道果教授,因为获得了道果教授,所以我修“喜金刚”,这是每一天都不间断念诵的功课。格鲁派的“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如铃派胜乐身坛城,“金刚瑜伽母”—“金刚瑜伽母”的主要传承也是来自萨迦派,“咕噜咕咧母”等修法,我都有念诵,也不间断地修习普巴金刚的仪轨。像八密这个闭关我也做,我也获得嘎给南松《极密三相》的灌顶,这个教授说:“其他密法衰退无所谓,但是《极密三相》绝对不能衰退。”当时,我的感触很深。
如果要依法帽的颜色判断派别,我的法帽的颜色应该是混色的,因为有白色、红色、花色、黄色。以前在印度是依宗义的不同而判断派别,虽然西藏有这种说法,但不是很关注,我们把自己定位在法帽的颜色上—我是宁玛派、我是格鲁派、我是觉囊派、我是萨迦派、我是噶举派,这种分类是不需要的。应该要修观功念恩、要修淨相。如果观功念恩的光芒能遍照雪域藏地,我们才能学习不同教派的教授,这样对自己的理解绝对有帮助,这是可以肯定的。这是我想对你们说的。
《三句击要》的依据是大圆满教授。七宝藏论的《法界宝藏论》、《胜乘宝藏论》,是大圆满教授中最重要的二部论典。因为我获得了《法界宝藏论》的传承,所以我必须无间断地每一天唸《法界宝藏论》中一、二偈颂。我先唸《法界宝藏论》第一品,给你们《法界宝藏论》的口授传承。

《法界宝藏论》龙钦巴尊者造 第一品

(《法界宝藏论》第一品颂文取自《自性光明·法界宝藏论》,张福成口译)
由自成界一切所出基 本质为空自性无遮故 任皆不成任皆出现也 由三身界轮涅虽自现 界则不动法性安乐刹
此处说到自性原始、本性俱生、光泽无碍。我们本身就具有成办三身的能力。因为俱生原始光明没有被烦恼污染,所以说我们“无始为佛”;“喜金刚”仪轨文也这麽说,《时轮金刚续》也说“有情皆是佛”。所以,密咒教典说到我们本来就拥有这个,称为俱生原始光明也好、或大圆满说的“无始为佛”也好,指的是同一个,依此而强调,烦恼或污染是暂时的,不是原始的。为什麽是暂时的?因为可以透过对治力的生起而断除这些烦恼障、这些污染。
心性大界无变虚空状 游戏不定大悲神变界 一切界之庄严此外无 外内集散菩提心力道 任皆不是任皆显出故 稀有神变罕有奇异法
在九乘中,智慧转为道用的阿底瑜伽是究竟的口诀。新译教派会用智慧了解真相,旧译大圆满教授是让内心保持在明澄的状态,然而这裡会有个危险,很多人会误认为大圆满的修持是种毫无作意的修法。后面会说 “愣然之中洞澈然”,也就是常说的“愣住乃善贤”,对此,有些人有错误的解读。其实是先抓到明分,之后就不要再想其他的,安住在明分中,才有所谓的“愣住”,或所谓“愣然之中洞澈然”。
“自性原始”,以二转法轮—无相法轮—来说,就是自性清淨。“本性俱生”,“俱生”的意思就是从这个光明现起轮迴和涅槃等,一切生灭都是从光明中现起,最终也融入到光明中,佛果位也是如此,因此说我们本来就有成办三身的能力。仔细去寻找的话,什麽都找不到,但是一切清淨法与不清淨的污染法都是从此而现起,成办三身的能力是从光明现起,我们看到五花八门的一切都是从光明中现起。
外内有情显为形体众 界庄严也现为身本质 不馀所传语声尽所有 界庄严也现为语言轮 忆知动射无念难思亦 界庄严也现为尊意轮
无始以来就在我们心中的光明是自空。对于他空的说法,有不同的解读。以“密集金刚”的观点来讲,是必须远离其他三空而有第四空—遍空,所以第四空的现起是他空没错。以识光明来讲是他空,以识光明的自性来讲是自空,是就不同的角度而说自空和他空,以识的角度而说他空,以境的角度而说自空。不然,就会以觉囊派是他空派,所以要排斥。
备注:(2018/07/16,拉达克,三主要道教授:)觉囊派对他空的解释,有说到以自力成办。对此有不同的解读,西藏大师彼此间有争论。另一种解说,我觉得他空应该搭配识光明来解释。因为俱生原始光明生起时,是排除见、增、得—排除第一空、第二空、第三空,排他之后产生的,所以俱生原始光明是他空没错。唯有排除前三空之后才能建立第四空,“密集金刚”的用语是“遍空”,遍的意思是一切粗分的心气停止之后才能现起。就遮遣法及成立法来说,俱生原始光明是成立法。因为不是暂时因缘而生,是无始以来就有,无始无尽,所以是“普贤明”,是以这种方式说是由自力所生的他空,因为远离见、增、得,所以是他空;因为不是依暂时因缘而生,无始无尽,所以是自力生起,以境光明来说是自空,以识光明来说是他空。
不懂的人怎麽样,我们不必在意,但是在格鲁派中,有些人不是很清楚状况。章嘉仁波切《知母歌集》“远离覆蔽母容中,并未说有摇晃物,并非显要之解说,怀疑慈母而逃弃”,在此的“慈母”指的是空性,因为讲到非常强烈,又由明量所立,所以会觉得好像还剩下一个实执可以抓住的点,会有这种的感受。有我认识的格鲁派的格西,在与他们交流时会有这种的感觉:“新证、(初始亦)不欺诳”,所谓的“不欺诳”是指境上有不欺诳的成分在。宗喀巴大师说由名言量安立。但是这个名言量会看到自相,以看到自相这点来讲是错的。见任何法,都会觉得这些境是以自力形成自己的性质与作用,然而我们要知道,有情除了现证空性的智慧外,一切心识都是错乱识。这是深思后做出的结论,在名言上破除了自相,也讲到了是否有共相有法等。
虽有六道有情四投生 法界状况无一尘摇动 虽显显有六境取与执 法界状况无显幻相理 无依亮晃本空大开阔 自明如实现为法界严
以俱生原始光明的角度来讲,由业和烦恼所操控的这些都不能成立,因为究竟光明时是没有粗分心气的。
于此如此显声大界况 自等未动法身菩提心 本停自空无迁无边故 任显法性天然本智况 无作无勤漩漩一乐界
此处说到中观正见。大圆满教授讲到“法性”,多数是指识光明,但是因为偶尔也会指境光明,所以我们要依上下文来了解。不是一说到“法性”就是指境光明—空性,这样的话,会感到矛盾。
自明未动受用圆满者 凡显亲自自性自然成 无造无变自等传遍矣 种种不杂游戏现轨中 天然化现罕有变化事 已离造作普贤而无动 无有险崖菩提心亲自 虽然无勤三身自圆满 于界不动自成而无为 虽然身智事业自圆满 大聚本圆本现广大界 本然自成无迁无变刹 法界状况法性观见亦 尊智不灭现为界庄严 于此本然自成界之内 轮迴普贤涅槃亦为贤 于普贤界本然无涅槃 所显普贤空亦为普贤 于普贤界本然无显空 生死普贤苦乐亦普贤 于普贤界无苦乐生死 自他普贤常断亦普贤 于普贤界无自他常断 执无为有之故惑施设 无依犹如梦境之自性 执著轮涅自相大过失 一切普贤为大自成者 不惑未惑未成迷惑故 三有唯名越离有无边 任谁何处昔时亦不惑 现下未获杂质未成惑 此即三有元淨尊意矣
可以搭配境光明解释,及搭配识光明解释。明空,讲空的时候是从境的角度解释,讲明的时候是从识光明的角度解释,因此说明空无二。
无迷惑故即无不惑法 本然自成天然大觉性 不解未解未成为解脱 涅槃唯名谁亦不曾解 未成解脱本然无束缚 如空清淨离大小偏方 此者尽解元淨尊意矣 略之自成广大界内处 游戏力道轮涅任出现 仅唯出现不曾有轮涅 由眠力道梦境任出现 实则为无本觉安乐床 自等极为广大周遍矣

《三句击要》(巴楚仁波切造/法护翻译)教授

顶礼上师! 见是广大界无边,修是悲智之光辉,行是正觉之苗芽。 如是实修行持中,即生成佛必无碍,否亦心乐阿拉拉。
如果获得大圆满的证量,除了“无始为佛”能“再次成佛”,也能在这一生就成办。如果未能在今世成佛,但是因为已经获得大圆满的证量,会有极强烈的自信,临终时能令母子光明相会。如果真的做不到,也能在今世留下非常深厚的习气,因此后世能生生世世值遇大善知识和道谛的教授。
也就是,如我们平时所做的迴向,不只是祈愿,而是真正做到,在临终时,能在某种程度上思惟光明、将光明转为道用。光明正现起时,是很难思惟的,所以要在光明未现起前,即在粗分的心识尚未融入最细微的心识前,就殷重地思惟,如此随著牵引力。
备注: (2017/07/13,拉达克,三要所缘次第趋入兜率妙梯教 授:)空有外空、内空,重要的是内空。内空又可分:第 一空见白道,第二空增红道,第三空得黑道,及前三空之 后的遍空— 俱生原始光明。融入时,地融入水,水融入 火,火融入风,风融入识时,粗分的心与气都已经融入到 细微的心与气,所以八十分别心都融入到第一空见白道。 之后,第一空见白道融入第二空增红道⋯⋯,最后都融入 到遍空— 俱生原始光明,此时的心识是最细微的心识。
在粗分的心识时,不随执取分走、不受执取分影响,让自己专注在唯明唯知的明分中,绝对会有很大的殊胜!
克主诺桑嘉措在“时轮”的解释曾说到,当我们死时现起俱生原始光明时,会类似现证空性的情况,此时几乎没有任何二相。“似现证空性”这句话很重要。平常有在修学空性的话,在第一空见白道,第二空增红道,第三空得黑道,第三空得黑道又分具有意念的得黑道与无意念的得黑道,在具有意念的得黑道时,尽可能地意念空性。无意念的得黑道时就无意念了。但是第四空现起时,随著第三空前半段意念缘取空性的牵引力,使死亡时第四空俱生原始光明现起时能缘空性。如果能将此光明缘空性— 转为道用,以大圆满来说,叫“俱生意念”。一般的意念是粗分的心识,粗分的心识灭了就没了。最细微的心识有意念的潜能,所以取名为“俱生意念”。
通常说的住持心法就是这个意思:地融入水,水融入火⋯⋯,死亡的过程中,慢慢地融入到最细微的心识。在这个时候,要尽可能地意念空性,让我们的母光明与子光明融合为一。我们在活著时,尽可能地观修这些死亡的过程,在死亡的过程中保持空正见,将来在真正死亡时,才能使母子光明相遇会合。
见是广大界无边,椎击三句义要诀。 首先自心宽坦住,不即不离无分别, 悠然遍住状态时,倏尔著心用一呸, 猛力短促艾玛吙,任何皆非愣然中, 愣然之中洞澈然,洞澈无碍无可说, 法身本明当认持,直指本元第一要。
“首先自心宽坦住,不即不离无分别”:如生起次第时观想种种变化、粗细,或广大思惟,这些都不要。不要缘念过去、也不要计画未来,而停留在现有鲜明的心识中。或有缘取外在五欲、或内在生起种种妄念,不要让这些想法操控我们的心,就是安住在唯明唯知中。
“悠然遍住状态时,倏尔著心用一呸”:介绍大圆满时,有突然说“呸”,让你产生惊讶。在惊讶的状态中,会有一种空朗朗的感觉,不会有过去的记忆、未来的计画,停留在当下空朗的感觉中,从这个状态中认知明分为何。为了了知明分而用“呸”字,当然这也是要由具有经验的人指引,所以“猛力短促艾玛吙”。
“任何皆非愣然中,愣然之中洞澈然”:只是愣住不是大圆满。我有个认识的朋友,在旧金山时遇到了大地震,我问他:“当时想什麽?”他说:“那时候,我可以观修大圆满。”这个人把愣住的状态解读为大圆满。这是错误的!不知所措愣住的状态不是大圆满,是透过愣住这样的因缘去寻找明分,若能延续愣住的状态的时间,再从其中去寻找明分为何。我与楚西仁波切交流讨论“愣然之中洞澈然”,我问:“不让自己产生任何妄念,这样会不会成办大圆满?”楚西仁波切说:“光是‘愣然’不会,要‘洞澈然’才会。”在“洞澈然”之前,要有愣住的状态没错,这是基础,但是延续这个时间,在无生住灭的心中,寻找明分、认知明分为何,所以叫“洞澈然”,这才是大圆满口诀。
“洞澈无碍无可说”:对于这时候的心识状态,有这样的譬喻:要像鸟刚从自己的巢往外飞; 鸟在巢内时会很放鬆,将离巢时,会保持精神的状态才往外飞。
“法身本明当认持”:法身的主要因缘就是我们现有的心识。自己慢慢体验、认知现有心识的明分,让自己减少粗分心气的运作,由此成佛,这就是大圆满的观点。也就是,这个现有的善贤明分远离污染时就是成佛,佛并非由他处寻找而来。
“直指本元第一要”:“直指本元第一要”是第一句、“决定坚定第二要”是第二句、“定见解脱第三要”是第三句,《三句击要》的三句就是这三句。没有“直指本元”,就 无法“决定坚定”,所以在“决定坚定”前必须要“直指本元”。
或住或驰亦皆可,或嗔或贪或苦乐, 一切时间分位中,认识法身认持中, 旧识光明母子会。无诠本明状中住, 住乐明喜再三坏,骤降方便智慧字。 根本后得无分别,座与座间无分别, 无别状态连续住,然而未得坚固间, 捨喧嚣后殷重修。禅定区分出修座, 一切时间分位中,保认一法身妙用, 此外别无惟决定,决定坚定第二要。
“或住或驰亦皆可,或嗔或贪或苦乐”:这边说到基和显境。基就是境光明— 空性。显境,以“密集金刚”来讲,就是从得现起增、再现起见、再现起粗分的八十分别心,从识的角度,这一切都是光明现起。 “一切时间分位中,认识法身认持中,旧识光明母子会”:具有经验的上师介绍明分为何,在明分未动摇当中,粗分的心气融入到细微的心气,而后母子光明会合。“无诠本明状中住,住乐明喜再三坏,骤降方便智慧字”:大圆满的修行者,是专注在明分,不是以明乐之道,因此说“住乐明喜再三坏”。 生起妄念时,以“呸”字去除妄念, “骤降方便智慧字”即“呸”字。
“根本后得无分别,座与座间无分别,无别状态连续住”:正修时, 专注在明分。在后得时,见一切法都是光明所现。以般若乘来讲,根本定时现观空性,出定后见到一切法都会觉得并非如同显现般真实,第七世达赖喇嘛于《八瓣心歌》曾说:“如秋空已现诸浮云,见法界自心无二中,灭一切受见之戏论,我无生虚空瑜伽 师。境绝无自性大虚妄!见所显一切皆幻视,此见空双运之安乐,得无谬缘起之定解。”因为我时常思惟空性,所以当我看到坐在椅子上的你们,会觉得“虽然你们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作用让我看到,实际上并非如此”。我越是这样看到你们, 无自性的观念就越加强烈,类似这样的感觉。
大圆满的修行者,尤其修习顿超法者,一切所行都会在这种专注明分中。为了坚固自己的顿超法,先要坚固立断法,看到的一切都是名识所现而已,没有其他,这种觉受要非常坚固,在这样的基础上,专注在明分。能这麽做到的话,就如“时轮金刚” 所说,三界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意识所现而已。
首先“直指本元”,之后认知行住坐卧所见的一切都是光明所现,而有“决定坚定第二要”。
其时贪嗔喜忧苦,倏尔无馀分别念, 认识状中无接续,认持解脱之法身, 譬如水上之图画,自升自解无间断。 随现明空赤露食,任变法身王之力。 无踪自淨阿拉拉,升起理趣如昔时。 解脱理趣殊胜诀,无比修即迷妄道, 此具无修法身状。定见解脱第三要。
“其时贪嗔喜忧苦,倏尔无馀分别念”:虽然会产生贪嗔,可是不要随贪嗔的执取分转,要认知贪嗔的明分。
“譬如水上之图画,自升自解无间断”:所见的一切都从光明现起, 认知到此,所以“自升自解无间断”。一开始思惟,会认知到妄念, 就像我们认识新朋友般,慢慢地,妄念会自己离开。你认知到妄念的本性为何,就能不随妄念转,现起任何妄念都等于令我们再次看到光明。
具足三要见地中,悲智相繫之观修, 佛子总体行助伴。
讲到修行
三时诸佛虽共议,再无更胜此教授。 开显明力法身藏,般若界中取宝藏, 不与土石精华同。嘎拉多杰之遗教, 三种传承心意粹,于心之子交付印。 是奥义矣心中言,是心中言义要诀, 义诀当令勿佚失,教授当令勿漏失。 智者室利嘉波殊胜法。
劝勉修习
已经结束《三句击要》的解释。 重要的是你们要修行。修得越多就越容易。反复思惟、反复观想,时间久了,对于观想的内容,会越来越熟悉,会有所感受; 什麽都不想,就没什麽感受。知道吗?
前些天为你们讲解十七班智达的著作,是属于依共教承的方式。今天所说的法是属于密咒金刚乘教法,说到了粗细二种心识、旧译修持方式与新译修持方式,为你们简单介绍宁玛派旧译修持方式,并给予你们传承。 我的《修次初篇》、《修次中 篇》、《修次后篇》的传承是从萨迦派的大师获得,《菩提道次第摄颂》 的传承是从达札仁波切、林仁波切、赤江仁波切获得,《法界宝藏论》的 传承是从楚西仁波切获得,《三句击要》的传承是从顶果钦哲仁波切获得。萨迦堪布仁青是非常好的修行者,也很有学问,确实是很有功德的大师,我没有直接从他获得教授,我以交流的方式获得教授传承。 希望以上三天的交流对你们有所帮助。昨天也为你们传授了愿心仪轨,如果你们有时间,应该每天都唸七支供养颂文,再唸“希愿度脱有情心……”,能做到的话,会对思惟发心很有帮助。
最重要的是,平时要阅读、学习十七班智达的著作,在这样的基础 上,再学习密咒金刚乘有关光明的论述。如果这样学习,对理解大圆满会有帮助。《三句击要》的颂文并不多,如果能每天念诵、反复思惟,会很有帮助。
我们人有一颗很杰出的大脑,要好好运用这颗大脑。运用之处应该放在对自己有帮助、对他人有帮助、对暂时有帮助、对究竟有帮助的地方。 如果我们这颗杰出的大脑随烦恼转,对自己不好、对他人也不好、对暂时不好、对究竟也不好,这样就太可惜了。这是我要讲的。谢谢!
蒋扬仁钦口译/见悲青增校阅

附:《法界宝藏论·第一品》索达吉堪布译本

第一品 轮涅自性
任运界生一切基,体空自性无有灭, 不成一切现一切,三身界自现轮涅, 不动法性安乐刹。心性大界恒虚空, 游舞不定悲幻界,唯是法果之庄严, 内外收射觉心力。非一切现一切故, 稀有幻变绝妙法。内外所现器情色, 法界庄严身坛城,尽其所有传音声. 法界庄严语坛城,无量动念无分别, 法界庄严意坛城。六趣有情四种生, 法界性中毫无动,现有六境能所取, 法界无现虛幻相,无依清然本空广, 自明法界现庄严。见闻此大法果中, 法身觉心平等静,本住自空无迁变, 所现法性自然智,无勤作融一乐界。 自明不动受用身,现时自性任运成, 无改无转遍平等。种种无杂游舞现, 自生化身神奇事,离作普贤中无动。 无隘菩提心性中,无勤三身自圆满, 不动任运无为法,身智事业自圆满, 本圆大资本现界。本任运成无变刹, 法界性中见法性,智不灭现界庄严, 无作无修本安住,如日虛空稀有法。 本任运成法界中,轮回涅槃皆普贤, 普贤界本无轮涅,显现空性省普贤, 普贤界本无现空,生死苦乐皆普贤, 普贤界中无此等,自他常断皆普贤, 普贤界中无此等。无执为有名迷乱, 无依如梦之自性,实执轮涅真稀有! 一切普贤大任运,未迷不迷不当迷, 世问唯名超有无,往昔谁亦未迷乱, 现今不迷不复迷,此乃三有本净意。 无迷故无末迷法,任运自然大觉性, 未解不解不当解,涅槃唯名未曾解, 不当解脱本无缚,净如虛空离偏堕, 此乃普解本净意。总之任运广法界, 游舞妙力现轮涅,现时轮涅未曾有, 安眠妙力现梦境,实无自证安乐榻, 任运平等遍广大。
法界宝藏论中,宣说轮涅于法界中不动第一品终
 
佛系躺平 | 宗萨钦哲仁波切本尊、持咒与闭关开示整理 | 噶千仁波切
  • Twikoo